今年还有大半年呢,农机厂的效益肯定比去年要翻几倍。
甚至是十几倍,几十倍。
这样的事情,难道还不值得他得意吗?
当然,樊志坚不会忘记,这件事情,是顾云阳的功劳。
但也是他慧眼识英雄,不是吗?
虽然送出去的,只是一些木头,还有上一次顾云阳来这里指点傅恒考上了工作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顾云阳点点头,称赞了两句:“樊叔,还是你厉害。农机厂就是需要您这种领导人。”
普通人的恭维,樊志坚虽然喜欢听,但不会得意。
顾云阳这种人中龙凤的随意点赞,却让樊志坚欣喜万分。
不过开心过后,樊志坚又道:“接下来,咱们是不是开始改造第二条生产线了?我怕后面的生产任务很艰巨啊。”
全国都缺自行车,樊志坚自然觉得,接下来的订单会很多。
顾云阳却知道,订单是很多,但想要全力生产,恐怕是不行。
因为钢铁的生产量不够,各方面都需要钢铁。
否则也不会出现全民大炼钢的事情。
要不是原材料的限制,真当永久和凤凰两个厂子生产不出更多的自行车么?
还有就是,这些都是计划经济的一环。
上面没有足够的计划,农机厂就算是有这个生产资质,也不一定能够拿到足够的生产计划啊。
不过这些,顾云阳虽然知道,也不会多想,不会多说。
市里有一座钢铁厂,是前两年才成立的。
其产量不大,生产出来的钢铁都已经定了用途。
想要从中分一杯羹,樊志坚知道怎么做。
除了走关系,还需要让人看到农机厂的前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顾云阳不多说。
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提到了一点。
其实农机厂要生产自行车,大部分的原材料,是要从轧钢厂进货。
但如果能够从钢铁厂得到一部分的钢铁的份额,再来和轧钢厂谈判,效果会好得多。
顾云阳暂时没有开口。
樊志坚还没有碰到难题,他贸然开口,效果不好。
人情,还是要做到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