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他们成了真正的工人

财务室的门前,围满了等待领工资的工人们,一个个都踮着脚伸着脖子往里瞧,门口有孟凡会的副手叫着名字,叫到名字的工人便举着手,兴奋地挤进去领工资。领了工资出来的工人被后面等待的人们围上去,七嘴八舌地盯着手里的票子,一叠声的问领到了多少钱,然后集体发出“哇”的惊呼声。

场面煞是热闹。

苏妍和苏长格过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眼前热闹的场景。

也不知道人群里是谁起了头,叫了一声:“小苏总来了!” 拥挤的工人们纷纷转身,快速地让开了一条道,一道道慈爱的、兴奋的、赞叹的目光看着她,纷纷和她、苏长格打着招呼。

苏妍微笑着和村里的这些叔叔、伯伯、嫂子、大婶们点头招呼,然后在众人喜悦的目光里走进了财务室。

财务室里的桌子上摆着一摞摞面值不一的毛票,还有一摞摞面值不一的备用硬币。

村会计孟凡会一边核对着人名、上工天数、工资收入,一边将数好的工资交到工人手里。

忙活了半个多小时后,所有工资全部发放完毕,苏妍几人出了财务室,才发现已经领了工资的人们,还围拢在门口未曾离去。

攥着厚厚一沓的两个月的工资,手心里真切地感受着钞票的质感,握在手里像握住了无尽的希望,对未来的期盼,在场的工人们都忍不住红了眼。

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贫穷的、遭人嫌弃的泥腿子们啊,这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跳出农门,变成人人羡慕的工人、干部,能吃上国粮,不再在农业地里吃苦受罪,像他们以及他们的父辈那样,一辈子匍匐在田间地头,风里来雨里去,为了一点果腹的粮食拼死拼活地种地干活。

无数贫寒子弟能翻身的唯一希望就是考学,全家人勒紧裤腰带,举全家托举之力,拼死拼活、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为孩子能跳出去,不惜将自己弯成一张弓,一座桥,做孩子跨越阶层的垫脚石。

而寄托了他们全部希望的孩子,也拼死拼活、努力奋斗了十多年,才能获得参加考试的资格。受限于教育资源的贫瘠和落后,即使他们拿到了那张资格证,真正能跳出去的,几乎都是凤毛麟角。

小主,

还有很多的背负了祖辈父辈希望的孩子,因为贫穷,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没有到达取得考试资格的阶段,就被迫终止了求学的道路,和他们的父辈一样,一生都束缚在这片土地上,走着同样的老路,过着同样麻木的生活。

但是现在,他们这些土里刨食的农民,被人瞧不起,被人踩在脚底下的泥腿子,心里的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却在家门口就实现了!

他们成了工人,真正的工人,能每个月领到工资的工人!现在工资就在他们手里攥着,在兜里捏着,厚厚的一沓,热乎乎的,给了他们无限的底气和迎接未来的勇气!

而这一切,都是苏妍这个小妮子牵头引起来的,都是她带头做起来的。因为苏妍,苏家庄才有了苏记食品厂,他们也才能在家门口就能当上了工人,领上了不菲的工资!

领到了工资的人们哭哭又笑笑,场面一度混乱,就连孟凡会,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苏妍啊,真谢谢你……”、“你叫什么啊,应该叫小苏总!”、“啊,对对对,我高兴的都迷糊了,应该叫小苏总……”

……

人们开心的议论着,兴奋着,看向苏妍的目光带着无限的尊重和感激。

老百姓的心思很复杂,村里的人情交际处处都有可能影响到敏感的神经,造成矛盾冲突;但是老百姓的心思也很简单,谁能带着他们走上正路,过上好日子,他们就会从内心里认可你,尊重你,保护你!

苏妍为食品厂来回奔波,为产品的销售费尽心思,为新产品的研发奔走劳累……食品厂的人们不是瞎子,谁心里都有一杆秤,他们发自内心的一句“小苏总”并不是调侃,而是内心深处最大的认可和尊重。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苏妍在食品厂,在苏家庄人们的心中,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小苏总”,这个称呼也成了苏妍日后在故乡人心里的一张名片。

而苏妍的母亲刘庆华,在村里的地位和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也随之水涨船高,备受村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