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的周末,秦克和宁青筠则带上了精巧无比的人皮头套,换上另外的身份,肆意地到外面约会,放松身心。
陈明陈兰离开后,换了卫锋和另一个叫卫菁的女子来贴身保护秦克、宁青筠,但当两人戴上面具,以另外的身份出现时,卫锋、卫菁都不会跟在他俩身边,改由其他人在暗中跟着保护。
对于秦克与宁青筠来说,不需要担心被人认出围观,不需要担心有什么意外危险,自然玩得特别尽兴,享受着难得的二人世界。
……
时光便在绚丽中飞逝,转眼间来到了二月底,秦克与宁青筠坐上了国际航班,开启他们时隔一年多的国外拿奖学术之旅。
他们先飞往了荷兰和得国,分别从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得国国家科学院里拿到了专业为他俩颁发的外籍院士证书,又先后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和得国的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作了一次专题讲座,并且去拜访探望过科佩特教授,才飞往瑞典,准备前往瑞典皇家科学院去拿到外籍院士的证书,兼参加“爱因斯坦科学奖”评选大会。
在国外,大部分科学家不会把院士这个头衔看得太重,他们更看重“终身教授”这个头衔。
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除外,大多数学者、科学家,都以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身份为荣。
众所周知,院士是最高的学术头衔,标志着荣膺者在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院士制度发源于17世纪的欧洲,至今已发展出一套比较成熟的遴选标准。
而外籍院士则是各个国家设立的、对该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者、专家获得的学术称号,同样为终身荣誉。
外籍院士名单要经过多道关卡、层层选拔,竞争之激烈,较之本国院士更加夸张。
尤其是像瑞典皇家科学院,对于外籍院士的评选更是严格至极点。
瑞典皇家科学院成立至今近三百年,也只选评出160多名的外籍院士,平均两年才有一个名额,由此可见想评上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有多难。
为何瑞典皇家科学院能有这样的底气?
瑞典皇家科学院本身就是诺贝尔化学物理奖、克拉福德奖等国际大奖的评选机构,是瑞典最高学术机关和最大的科学中心,承担了多项学术奖项的评选和高水平期刊的编辑工作,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医学、工程技术、地球物理、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水平都享誉全球。
何况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还拥有和诺贝尔奖得主一样的特权,那就是可以推荐诺贝尔奖的候选人。
综上种种,无数人对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身份趋之若鹜,也就可以理解了。
……
秦克与宁青筠不是第一次来瑞典了,当初拿克拉福德奖时,两人就曾到过斯德哥尔摩,再次故地重游,两人都难免心生感慨。
而就在两人踏上斯德哥尔摩的土地之时,全球各国的无数数学家也乘坐着航班,向着瑞典飞来……
而这一切,自然与秦克预收录到arxiv的那篇《证明三维空间中的n-s方程组存在光滑解》论文有着极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