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你干嘛开始

- 袁绍见粮车被焚,遣部将淳于琼率兵万余护送运粮车于十月到达前线,屯驻于离官渡绍营北四十里的乌巢。此时,袁绍谋臣许攸叛袁归曹,并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听从许攸的意见,亲自率步骑五千,乘夜打着袁军旗帜,从间道直奔乌巢偷袭。曹操军烧毁了袁军粮草,击溃了乌巢的守军。

- 袁绍得知乌巢被袭,不听张合的建议,执意派张合、高览等人前去攻打曹操大营,试图与其决一死战。但曹操早有防备,埋伏在大营左右两侧的夏侯渊等人,打了张合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张合、高览等人战败投降。而此时,袁绍的大营已乱,曹操率领大军直冲袁绍大营。袁绍见大势已去,与子袁谭率八百骑渡河逃归冀州。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政治方面:

-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将汉献帝迎奉到许都,在政治上占据了制高点。这使得他在与袁绍对抗时,能够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在政治舆论上占据优势,不仅让自己的行动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而且对其他诸侯也有一定的威慑力。许多势力因曹操“奉天子”的行为,在与曹操对抗时会有所顾虑,不敢轻易与他为敌。而袁绍在这方面则处于劣势,在政治号召力上不如曹操。

2. 战略谋划方面:

- 合理的战略布局:曹操选择在官渡进行决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官渡位于黄河以南,是冀州南进许昌的咽喉要地,也是许昌的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此地北面为水网密布的鸿沟水系,西面为圃田泽,东面有中牟泽,三面环水的地理环境不利于袁军展开,却有利于曹军防守。曹操在此地坚守,能够以较少的兵力抵御袁绍的大军,拉长了袁军的补给线,增加了袁军进攻的难度和成本。

- 灵活的战术运用:在战争前期,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先假装前往延津,分散袁军的兵力,然后派出精锐部队突袭白马,斩杀了袁军大将颜良。之后在延津之战中,曹操又利用袁军抢夺辎重时的混乱,发动突袭大败袁军,斩杀文丑。这两次胜利不仅打击了袁军的士气,还为曹军在官渡的相持阶段争取了有利的态势。

3. 用人方面:

- 广纳贤才且用人唯才:曹操非常重视人才,他的阵营中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谋士和将领,如荀彧、郭嘉、荀攸、张辽、徐晃等。这些人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出谋划策、冲锋陷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曹操决定是否奇袭乌巢时,正是听取了许攸的建议并果断决策,才取得了关键的胜利。

- 内部团结:相比袁绍阵营中将领之间的不和以及谋士之间的争斗,曹操阵营内部较为团结。曹操能够充分听取部下的意见,合理地分配任务,使得部下们能够齐心协力地为战争胜利而努力。

4. 经济方面:

- 推行屯田制:曹操在战争之前就推行了屯田制,让士兵在闲暇时进行农业生产,这一举措有效地解决了曹军的粮食供应问题。在官渡之战的相持阶段,曹军的粮食供应相对稳定,而袁绍的补给线过长,容易受到曹军的袭击,导致粮食供应出现问题。

5. 对手失误方面:

- 袁绍刚愎自用、指挥失当:袁绍在战争中多次拒绝谋士的正确建议,如沮授建议先休养生息、分兵袭扰曹操,田丰建议抓住曹操进攻刘备的时机进攻许昌等,袁绍都没有采纳。在乌巢被袭时,袁绍又没有及时派出主力救援,而是派张合、高览等人攻打曹操大营,导致战略失误,最终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

- 袁军内部矛盾重重:袁绍阵营中将领和谋士之间存在着矛盾和争斗,内部不够团结。例如,许攸因不满袁绍而投降曹操,并为曹操提供了重要的情报和建议,这对袁绍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虽取得了胜利,但也存在一些战略决策上的失误或风险点:

1. 对孙策方面的判断:

- 风险评估不足:官渡之战时,曹操听闻孙策有偷袭许都的打算,但他认为孙策的实力有限,不足以对自己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因而没有回师防备。虽然孙策在战前确实曾有过失败的偷袭尝试,但这种轻视对手的态度存在一定风险。倘若孙策成功奇袭许都,曹操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这可能会对官渡之战的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2. 对待降将的任用:

- 轻信许攸:许攸叛袁归曹并带来了乌巢的情报,曹操果断选择相信许攸并亲自率军奇袭乌巢,这一决策虽然最终取得了成功,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毕竟许攸是刚刚投降的将领,其忠诚度和情报的真实性并非完全可靠。如果这是袁绍的计谋,曹操很可能会陷入圈套,导致惨重的损失。

3. 兵力部署与分兵作战:

- 分散兵力的风险:曹操在战争过程中多次分兵作战,比如派徐晃、史涣去截击袁绍的运粮车,以及在与袁绍对峙的同时,还要分兵应对刘备在汝南一带的骚扰和袁绍派韩荀抄断西道等行动。分兵作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如烧毁了袁军的部分粮草,但也分散了自己的兵力,使自己在面对袁绍的主力部队时兵力更加不足。如果袁绍能够抓住这些机会,集中兵力对曹操的某一处兵力薄弱点进行攻击,曹操可能会陷入被动。

4. 对持久战的准备:

- 前期粮草储备不足:曹操在战争前期面临着粮草短缺的问题,这是他战略决策上的一个失误。虽然曹操实行了屯田制,但在官渡之战这种大规模的持久战中,粮草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如果不是后来烧毁了袁绍的乌巢粮草,曹操很可能会因为粮草耗尽而被迫撤军,导致战争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