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府的凌骁听说婉如来了,朝服都未换便朝正厅走来。
“是翰林院的同僚检举。”凌把知道的情况告知,“翰林学正将此事上禀了君王,皇上看后大发雷霆,当即便下令将人革职下狱,念及他是读书人,并不处以极刑,只下狱收监。”
“可有说要收监多久?”
凌骁摇摇头,“没有具体言明,但这种情况,按以往惯例怕是终身监禁了。”
知道婉如担心什么,凌骁继续道:“除非查出他是被冤枉,亦或赶上天子大赦,否则很难再有出头之日。”
“我了解他,他绝不会做这种事情。”婉如言辞恳切,“姐夫能不能帮忙分析下案件,看看有无机会回转。”
此案案发后君王直接下令处置,未经大理寺审理,回忆着自己知晓的情况,“听说向子珩被叫去问话时也曾喊冤,说史册是他负责整理,但那段诋毁当朝之言非出自他手,可经对比字迹分明相同,他又拿不出其他证据,百口莫辩。”
婉如明白,证据面前说什么都没用,说句不好听的话,每个被处置的人都会喊冤,可一旦证据确凿根本不容反抗,就如父亲当年,不管如何喊冤终究还是被革职流放。
更何况一个翰林从七品官员,在圣上眼里根本微不足道,多一个少一个与朝堂而言无甚影响。
虽然婉如救人心切,可她也清楚,君王亲自下令处置的人和事无人敢随意翻案,除非有证据,不然形同抗旨忤逆,否则二姐夫妇俩早为父亲伸冤了。
更何况向子珩跟二姐夫本身也没什么交情,让二姐夫帮忙出头是为难对方,也让二姐难做。
“姐夫,我此来没有别的请求,只是向子珩突然出事,向家又被没收了家产,一家人突遭横祸,措手不及,他们只想见向子珩一面,不知二姐夫能不能帮下忙?”
入狱后的刑犯原则上不准家属探望,但有凌骁这位大理寺卿在,加之向子珩也不是什么朝廷重犯,安排人混进去见一面倒也不难。
见他答应了下来,婉如十分感激。
正事儿落定了,两人一时不再言语,凌骁垂着眸,手指摸索着扶手,几次欲言又止。
“姐夫,二姐什么时候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