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先生反问,“你们觉得呢。”
蓉宝还是坚持自己的说法,“当然是好的,要是粮价也降价就好了,那馒头一文钱就可以买两个了。”
庄先生没有回答,由着这一帮学生论述,半天后才打断众人的话,问起另外两批学生。
贺延文有心想压蓉宝等人一头,除了清楚粮价还去店铺里问了伙计的工钱以及脚夫车夫等。
“码头六月的工价还有四五十文,但现在只有三十多文……脚夫帮忙送水,以前三文钱一担,现在两文钱一担,酒楼里的伙计工钱也降了几十文,还有长工……
工钱低了,本来就买不起粮食,现在更买不起了,我们问了管事,管事说……干活的人多,价钱自然便宜。”
原话是,“能干就干,不干就滚,城里有的是人。”
以前管事给的价钱低了,大家伙都会去找别的活计,但现在到处都是干活的人,除了城里人,还有乡下人,一得闲就进城,力气大,工钱也要的少,可不就把工价压下去了。
这一方面,是蓉宝嘉宝都没想到的,就算两人以前跟贺延文有过节,此刻也听的津津有味,蓉宝还小声说,“难怪爹说他亏了。”
城里的工价降了,但自家请来干活的人可都是按去年的价钱来,一是沾亲带故的不好意思张口,其二也都是村里人,要是少了钱,还不知道被怎么嘀咕呢。
赵老四思来想去,觉得没必要为了这十文钱麻烦。
庄先生亦连连点头,都没错,写策论就是这样,破题之法千千万,只要有理有据,办法可行,都是上乘之作,另外一点就是文采用典。
但大部分读书人其实是不太清楚这些东西的,他们只是看书上写的,比如说,粮价高了,该怎么抑制粮价。
书上就有记载,哪朝哪代,谁碰上了这个事是怎么做的,又有哪位先贤提出了什么好法子,一一论述之后,证明自身观点的可行性。
这也没错,但缺乏主观意识。
历朝历代情况都是不一样的,粮价上涨的原因也不一样,得要自己亲自去了解,才能写出一篇合用精彩的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