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四年一月二日,大年初二,曹操与刘备在宛城南面的平亭进行了一场正面决战。
双方兵力差不多,战事本应该陷入胶着才对。
但江夏水军的突然来袭,打乱了曹操的一切步骤,以至于曹军大败而归。
五万多人马,逃回去的不足三分之一,只有一万多人勉强回去。
而且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失踪或者跑散了,曹操身边只有不到五千人,其余差不多三万多人战死或投降。
另外阵亡的将领也不少,除了大将李通战死,还有骑将文谡,护军冯楷阵亡,其余大小将领以及中下级军官更是不计其数,此战曹操可谓是损失惨重。
值得一提的是,战死的骑将文谡有个儿子叫文钦,文钦有个儿子叫文俶,又名文鸯。
当然。
现在文钦自己都只是个孩子,等文鸯出生,得三十年后的事情了。
而对于刘备来说,在冷兵器时代,一战打得曹操只剩下五千人狼狈逃窜,无疑是一场大胜仗。
因为需要近身肉搏的关系,冷兵器时代打仗,实际死于战场交锋的人其实很少,少数全歼的战争,也往往是大面积投降。
比如长平之战中,白起就把投降的四十万赵军全部坑杀。官渡之战,曹操也把投降的八万袁军全部坑杀。
因此如果敌人不投降,而是选择丢盔弃甲,闷头逃跑的话,基本上是不可能打歼灭战的。
毕竟人家什么东西都丢了,不要辎重不要武器装备,只顾着逃命,你身上穿盔甲,手里还拿着武器,又要挂人头切耳朵捡战功,自然追不上人家。
而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还俘虏了两万多人,杀死了一万多人,其中还包括五千曹军骑兵,就可以知道这场战斗在非大面积投降的情况下,是一场多么来之不易的大胜利。
刘备军大获全胜,一路追杀曹操到了叶县。
由于太多人失踪或者跑散,曹操跑到叶县身边人马已经不多,而且这五千人也已几乎累瘫,毫无战斗力,想要防守叶县显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好在曹操安排了赵俨在后方运送粮草,叶县大概有五千多战兵以及两万多运送粮草的辅兵。
赵俨得知情况,立即掩护曹操撤退,自己驻守在叶县,靠着这五千战兵和两万辅兵勉强挡住了如潮水般冲击叶城的刘备军。
数日后,一部分溃散的曹军士卒从其它地方逃回了汝南颍川,加上曹操身边的溃卒,约摸有一万余人集结。
曹操于是令曹洪率领这些集结起来的溃卒留守昆阳,同时又紧急抽调臧霸的兵力前往汝南,派人去冀州抽调一部分兵力南下防止刘备趁机北上,自己则忙不迭回陈都。
因为此番大败,陈都必然动荡,曹操已是焦头烂额,各路世家豪强很可能会借机生事,因此他必须回去处理内部问题。
于是南阳就变成了赵俨五千战兵加上两万辅兵,曹洪约一万残兵,各自守叶县以及昆阳。
刘备围攻叶县和昆阳半个月,屡攻不克。
虽然他有七八万大军,但进攻比较仓促,没有准备大型的攻城器械。
而叶城和昆阳又刚好是曹军粮草、军械、物资囤放地,箭支和食物极为充足,在没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强行攻打难如登天。
因而到了一月下旬,诸葛亮和沈晨都建议刘备把曹操赶出南阳即可,目前应该先处理南方,将刘琮打败,收复整个荆州,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基业再考虑北伐的事宜。
主要是也是现在益州、荆州、扬州都处于动荡不安的时候。南方各路诸侯兵马不多,都处于四五万的阶段,内斗和震荡不止,北伐并非时候。
虽然刘备可能已经是南方最大诸侯,手底下似乎有了七八万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七八万人有文聘军、甘宁军、沈晨军、江夏水师,来源五花八门,内部互不统属,加上人心不齐,还有粮草、军械、物资等等调配问题,立即北伐的话,仓促行事,无异于送死。
而且像这样大规模战争需要提前准备,即便是准备充足,也不一定能够胜利。
像后来的苻坚几乎统一了北方,于是决定南下攻打东晋,准备了一年有余,结果淝水之战大败而归,前秦瞬间分崩离析。
就连偌大的前秦都经不起一场大败,更别说刘备还不像苻坚那样有一个不错的家底。
他目前为止连个固定地盘都没有,恐怕才刚刚打到汝南和颍川一带,后方以及兵马内部就已经崩溃。
因此诸葛亮和沈晨的建议显然是对的,很多事情不能操之过急。
刘备在没有死关张的情况下还是很理智的,见诸葛亮和沈晨都如此,便听从他们的建议,打算撤兵回宛城,同时积极准备粮草,厉兵秣马,准备南下围攻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