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学院这样一层层筛选下来,最后考中科举的寒门学子,无不对鲜于家族感恩戴德。
没能坚持到科考的,鲜于家族家大业大,各地的掌柜伙计需求量还是特别大的。不然怎么说鲜于家主有远见呢。这样培养出来的掌柜和伙计,对鲜于家族那是忠心耿耿,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当然,鲜于家族并没有把这些人才圈在鲜于家族的意思,反而给了他们更大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在鲜于家族不懈努力下,冀州整体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或为官一方造福百姓、或投身商界推动经济繁荣、或专注学问着书立说传世后人……
总之,这些人在施展自己抱负的同时,也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鲜于家。这使得鲜于家族名声越发响亮,成为世人传颂的佳话。
不要小看了这样的名声,许多有识之士都主动前来投奔鲜于家族。
宁王宇文泰想要在鲜于家搅风搅雨显然是不现实的。
幸好宁王虽然贪心,却还没那么蠢,只是性情特别的偏激执拗。
宁王自从到了封邑后,对于权势的渴求便毫无保留地显露出来。更甚者,为达目的不择任何手段,只求最终能够登上那至尊皇位。
宇文泰深深知晓,欲达成己身野望,则势必要具备超凡脱俗之实力及坚实可靠之后盾。
所以,宁王宇文泰一连串的组合拳打下来,硬是凭借着诸多计策巩固了自身地位:
一是,放下身段向权倾朝野的大世家大势力,比如鲜于世家谄媚示好,表示甘愿与其同盟结契。
二是,大肆网罗各式人材,无论门第高下、才力优劣尽皆招致麾下。至于人品?呵呵!哪个好人品的谋士武将会去造反?
三是,暗处收买所有愿意依附于他的诸多中等乃至小家族,许诺了种种“爵位”,让这些人死心塌地的成为自己的拥趸。毕竟,从龙之功实在诱人至极。
人心不足蛇吞象!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清醒的看清楚利益后面潜伏的危机。
所以,昏了头的人简直不要太多。也算是迅速壮大了宁王的势力,再也不是孤家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