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990节 太子殿下,折煞微臣了!

葬元 武猎 2377 字 3个月前

六月初六,摄政皇后懿旨,亲自迎接回到京都的第二次远航舰队将士。

皇后、太子、诸王公主、朝中大臣,一起去长安东城大豫门迎接功臣归来。甚至礼部还准备了凯旋乐,完全就是接待凯旋大军回朝的礼仪。

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远航两年多的何赟舰队,从极其遥远的海外大陆上回来了。那个遥远的大陆叫殷洲,听说还分为北殷和南殷。《华夏简史》说,殷商灭亡后很多遗民东渡大海去那里繁衍生息,所以被称为殷洲。

而水师的何赟,就是从南殷洲回来的。

所以,不光是朝廷,就是城中百姓,也有很多人自发的去迎接远航舰队。他们是京都长安的百姓,天子脚下之民,该有这个觉悟才是。

于是,外城东天街的两侧,简直是人山人海,都是迎接远航舰队将士的百姓。为了维护秩序,长安东城尉不得不派出大量警士,警跸道路。

高大巍峨的大豫门城楼上,一身盛装的崔秀宁,牵着小太子李征,微笑着看着远处越来越近的队伍,容光焕发。

“征儿,他们为大唐探险远航,是大唐的功臣,对大唐贡献很大。你以后做皇帝,也要重视开拓海外。”

“皇帝的眼睛,不光要盯着本土,也要盯着海外,内外兼顾,才是大唐长盛不衰的不二法门。”

李征很认真的说道:“母后教诲,儿臣铭记在心。这国内海外,就是一阴一阳,阴阳相济,我大唐才不会故步自封。”

崔秀宁点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而在城楼之下的护城河对岸,礼部官员正在对远航回归者履行程序。

礼部官员先检查何赟等人的印信,检查后对兵部官员大声道:“来者确属远航水师都督何赟?”

兵部官员大声回答:“来者面貌身份以确定,正是钦差远航水师都督何赟,原职南洋舰队甲等舰金陵号舰长,参将军衔,一等子爵。”

礼部官员再问:“来者确属远航水师监理张熙?”

兵部官员大声回答:“来者面貌身份确定,正是钦差远航水师监理张熙,原职东洋舰队都督府大参谋,参将军衔,二等子爵。”

礼部官员又问:“回归者七百四十三人,可都验明身份么?”

兵部官员再次回答:“所有回归人员,下船时俱已验明,确属远航人等,已经登记在案。”

礼部官员又问警部官员:“据何赟张熙报,远航舰队损失二百五十八人,乙等战船两艘,警部可查过死因和沉船缘由?”

警部官员回答:“下船后俱已查过。三十七人死于疾病,两百二十一人死于飓风。两艘乙等战船,皆因飓风沉没。与两人所奏相符。”

这当然只是个程序,可是这个程序不但表示隆重,也不能省去。

这么多人,谁能保证都是当年出海的大唐将士?有没有冒名顶替的?两百多人没有回来,人是怎么死的?船怎么沉的?

这都要过一遍。这是规矩。

接着,礼部侍郎就离开队伍,登上城楼,郑重对崔秀宁说道:“启禀皇后陛下,远航南殷洲将士等七百四十三人,已到城外!”

崔秀宁道:“奏乐!”

“遵旨!”

随即,“轰轰”几声礼炮轰鸣,紧接着就是钟鼓齐奏。

鼓乐声中,崔秀宁率领太子诸王和大臣,走下城楼,踩着铺出数十丈的红地毯,亲自迎接。

这是迎接功臣凯旋的最高礼节,也就是所谓的驾迎。

满面憔悴的远航水师都督何赟见状,立刻小跑着趋步疾行,在崔秀宁身前两丈外就匍匐下拜,高高举着都督印信:

“微臣远航舰队都督何赟,启奏皇后陛下!自洪武三年十二月奉旨远航,赖昊天保佑,陛下洪福,幸不辱命!今日终回大唐缴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远航舰队监理张熙也快步上前,和何赟并排跪在一起,同样举着印信。

七百多人在何赟和张熙身后一起下拜,山呼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很多归来的将士都热泪盈眶,喜极而泣。

终于回到长安了啊!

洪武三年十二月出发,洪武六年六月回京,算起来刚好两年半。

可惜,很袍泽永远也不能回来了,他们葬身大海,连骨灰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