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作为国粹的京剧就没有容易的,《斩黄袍》虽没动作戏,但难唱、调门高,而且词多,很多地方还是哭腔,要把握好语境的转换,在起承转合的语调中,要特别掌握好换气的时机。
且唱词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甩头,要不是经常唱的人,甩来甩去都甩晕了,更别说唱了。
戏中旦角陶三春对失去丈夫的悲痛,对赵王亲小人而滥杀忠臣的愤恨,以及最后表现出的那种无奈,让在场的观众都有点意难平的意思。
这种戏最能引人入胜的特点,就是演员自身要进入这么一个状态中,才能给观众带来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
这一点在京剧上来讲,是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
后面还演了经典的《贵妃醉酒》、《空城计》,精湛的表演、紧凑的情节,同样赢得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最后表演的是《沙家浜》,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浴血奋战抗击日寇,某部指导员带领十几名新四军伤员在沙家浜养伤时期,新四军和地下党以及地方抗日群众,与假装抗战、实则暗投敌军的‘忠义救国军’斗智斗勇,并最终胜利的故事。
这部《沙家浜》把抗战时期的一幕故事,用戏剧的形式,再次演示了出来。剧情真实,环环相扣。而且主线明显,紧张的节点也是让人屏住呼吸。
人物特点鲜明,包括演员身上的服装,也都是复刻了当年的样子。不经意间就把人带入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而剧中的对话也堪称精彩,有明嘲、也有暗讽。但更多的是展现一种正就是正、邪就是邪,邪不压正的核心观念。
抗日战争已过去近八十年的时间,经历过这段特殊时期还健在的人越来越少了。
但通过这么一种戏剧的表现形式,让人们又更加了解了那个时代,了解了聪明睿智的中国人是怎么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的。
通过一连串的作品,从上古的神魔年代演到近代岁月。也让人看到了,京剧作为国粹,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适应时代和推陈出新,永远是它向这个时代展现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