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无力改变所有人,只能尽自己所能,给普通百姓一点帮助。

棉衣发放的最快,两三天的功夫,京城需要棉衣的灾民便都领取完了。

本该撤掉棚子离开的苏顺慈和苏清妤却没走。而是让人拉了几大车面粉过来,带着手底下的丫鬟婆子,每日蒸上几大锅馒头。

馒头是白面和玉米面掺和到一起蒸的,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吃上。

所以灾民在每日领了粥之后,还能再领一个馒头。

所有人在看见还能领个馒头的时候,都在寒风中笑了起来。还有人在接过苏清妤手里的馒头之时,或说两句朴实的感激之话,或叫一声活菩萨。

这时候仿佛所有人都只剩下一个信念,就是让这些人活下去。

与苏顺慈这边一墙之隔,是苏氏药材行赈灾的地方。

每日的场景与这边,却是截然不同。

负责给灾民盛汤药的,是苏家二房嫡子苏元青。

至于为什么苏家是苏元青在这,也是有原因的。

前几日苏香菱曾经递了消息回家,说太子殿下可能去赈灾处巡视。让苏元青去赈灾,若是能得了太子殿下的青睐,往后前程可就有望了。

苏元青本不想来,赈灾哪有喝花酒有意思。

可奈不过何氏和苏承衍逼迫,最后只得不情不愿的来的。

每日施药,都是苏元青带着底下的小厮在做。他心里不愿意,自然也没有好脸色。底下的小厮见他这样,便也跟着学。

所以苏顺慈和苏清妤每日都能听见苏元青的怒骂声。

要么骂灾民动作慢,要么骂人家来的勤。

甚至苏顺慈还发现,苏家赈灾的药熬制的时候也极为敷衍。明明该熬制一个时辰的药,那些小厮恨不得一刻钟就出锅。

有两次苏顺慈甚至想去掀了苏家的药摊子,因不想在赈灾的时候闹出事情,才忍住没去。

当然,苏元青那人也不是一点脑子没有。别看对灾民态度不好,出言辱骂。但只要当官的来,他立马就能变成孙子。

变脸速度之快,让苏顺慈咋舌。

一晃就已经到十二月中旬,众人在此处赈灾也十来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