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几乎没有机械化的影子,全靠人力和牲畜,每家每户都喂几十只鸡,再喂一头猪,有条件的喂两头。
这些人喂猪的主要饲料是糠和剩菜剩饭,不够就用家里吃不完的南瓜和红薯顶替,还不够就去打猪草和摘构树叶。
反正是不会花钱买猪饲料喂猪的,因此,猪长得慢,几乎要一年才能出栏。
所以,杨家塆的人民从来没有觉得养猪能赚钱,对于他们来说,养猪就是把剩菜剩饭利用好,到年底把猪卖了能攒够千把块钱就不错了,从来没有人想过专门用猪饲料养猪。
“我以为,这就是很适合在农村发展的项目,而且每家每户都可以参与。”杨铭说道。
“可是,就算养十头一年也就赚五千块钱,这还不如出去打工呢?”
“哎,所以都像你这样想,咱们村就永远也别想发展起来。猪圈家家户户都有吧?像这样一个猪圈可以养三四头猪,猪其实一年可以养两批半,那样是不是相当于轻轻松松一年养十头呀?等有了经验,再加盖猪圈,一年养个二三十头,那是不是就可以赚一万五千块了?再加上其他的收成,一年赚两万没问题吧?发展个两三年,家家户户都能养五六十头猪,一年赚个三万块钱没问题。”
养猪用那种小农思维是永远赚不到大钱的,只有搞成产业链,才能赚到大钱。
但是,王家塆没有那个条件,那只能先搞搞小规模的养殖,等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了再去搞产业链,比如:家家户户都喂两头母猪、能自己配制猪饲料等等。
“你这样一说也有道理,我原本是想搞经济大棚的,但是那个前期投入太多,而且还不好卖,也就迟迟没有下定主意。”
“杨俊呀,经济大棚也不是不可以搞,主要是现阶段不行,要等家家户户条件好一点了才能搞。”
“为什么呢?”
“首先,就像你说的,大棚投入太大,那个成本不亚于盖一栋楼房,咱们村的村民肯定是没有这个实力的,其次,大棚也要成规模才可以,那个东西要统购统销。”
“嗯,这个我也知道,不管种植什么,都得卖到大城市去才有销路,这而这就涉及到运费的问题了,不管产什么,一次总得够一货车才行。”
“看来你还知道一点,所以,现在你要搞就让乡亲们养猪,先像我爷爷这样,先养个七八头、上十头再说。”
杨铭摸了一把已经老实乖巧的狗子,看向爷爷:“您养这狗不会是为了看猪的吧?”
“你说呢?养这么多猪要是被偷了,那不是白忙活了?”
杨老爷子没好气地说道,他也算是看出来了,这两小子就是让自己做试验呗。
没有钱,想做什么都是空谈,即使你有再多的想法和点子,那也枉然。杨铭不想跟杨俊继续谈,可是,那家伙滔滔不绝说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