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大明虽然亡了,但还是有人在苟延残喘的。当时的北京城被攻陷,但可喜可贺的是,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于明朝的统治,属于亡了但没完全亡,跟南宋的处境比较相似。这里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那就是明朝的两京制,北京是都城,南京实际上也是都城,朱棣迁都北京以后,不知为何,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而且南京还有一套中央机构,什么都察院、六部、国子监等,北京有的中央机构,南京也是有的。】
【只不过,南京的中央机构人数较少,而且只能管辖南京,权力也不如北京,因此南京官员实际上就是闲官,哪怕品级一样,但人人都知道南京的官与北京不能比,到了南京基本上就意味着仕途无望了。官场中的人,谁不想平步青云,因此南京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个好去处。如果有人被打发到南京做官,其实就是贬谪的意思了。由于党争的激烈,很多南京的官员和北京的官员会针锋相对,因为南京有不少人都是在党争中落败,被打发到这里的。】
朱元璋木然道:“喜?有什么可喜的,我先前可是听说南京陷落了呢。”
不用说,他都知道这个南京朝廷注定要玩完。
朱棣道:“若南京朝廷也能出一个赵构就好了。”
赵构虽然人品奇差,但他有一个很多人没有的优点——能苟。
曾经看不起的软骨头,现在居然成了他梦寐以求的优点,若是有个赵构当皇帝,未尝不能与清朝分庭抗礼。
当然,这是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谁知道南京的臣子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朱祁钰无奈地说:“没想到有一日,大明要靠南京的六部来支撑了。”
南京向来是官员们养老的地方,到了那个地方,基本意味着仕途无望,除非能复起,否则仕途就算到头了。
万万没想到,最后大明要指望养老六部来拯救了,他对此充满了担忧,因为南京沦陷了,看样子是没支撑住啊。
【朱由检自尽后,南京这个不太好的去处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当皇帝殉国的消息传来,南京的六部官员便开始争论到底选谁来做皇帝了。当时主要有两个人选,一个是福王朱由崧,福王朱常洵的儿子,神宗皇帝的亲孙子,他从河南一路逃到了淮安。另一个则是潞王朱常淓,明穆宗的孙子,明神宗的侄子,他从北方一路跑到南直隶。兵部尚书史可法认为,潞王朱常淓适合当皇帝,虽然他只是神宗的侄子,但他的能力是比神宗亲孙福王朱由崧要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