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常洛选择平息事端,与郑贵妃和解,这并非是因为他有多么仁慈宽和,而是出于非常现实的考虑。如果他选择不原谅郑贵妃,任由大臣们指责甚至将郑贵妃拉下马,对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好处,或者说利大于弊。明神宗让郑贵妃去求太子,自然不是真的不管她了,而是在暗示太子放过郑贵妃,而太子聪明地选择了接受暗示。一旦坐实郑贵妃谋害太子的罪名,会发生什么呢?郑贵妃不死,也会身败名裂,看似是太子取得了胜利,但也意味着他与万历皇帝那原本就没有多少的父子之情将荡然无存。】
【对明神宗来说,我想让你就坡下驴,放过郑贵妃,你却不肯,这是想干什么?要知道,朱常洛现在还只是太子,而不是皇帝,他不能往死里得罪明神宗。因此,太子选择放过郑贵妃,配合明神宗将此事定性为有人想要离间他们父子,将张差打为疯癫之人,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结果,哦,除了张差本人,他临死前曾说“同谋做事,事败,独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问”,也是很倒霉了。】
朱元璋皱了皱眉,说道:“也好,他现在没有与他老子硬碰硬的能力,见好就收,倒没什么问题。”
郑贵妃看似全身而退,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争夺储位的资格,她再也无法与太子争锋,因此太子算是赢了。
有些事,是不能追根究底的,适时装聋作哑,未尝不是好事。
朱标低声道:“总觉得哪里不对……”
周王大大咧咧地说:“哪里不对,这不是很明显了吗?”
于谦见朱祁钰神色莫名,不由问道:“万岁可是想到了什么?”
朱祁钰轻声道:“或许,郑贵妃真的不是谋害太子的凶手,其他人,也未必没有可能。”
于谦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其他人?”
朱祁钰道:“梃击案的得利者是谁?是太子,此事过后,郑贵妃再也威胁不到他的地位,或许他早就料到了。”
于谦一惊:“陛下是说——?!”
心中有一个答案,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