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战,北晋军大败,须红英的威名也传了出去。
毕竟北晋军的全甲重骑兵可是天下闻名的,纵使大周有更为先进的军器辅助,但须红英能领兵将其击溃,也可见其能力卓绝。
刘元畅另领了一队轻骑兵绕后,见此也不由暗叹须红英成长之迅速
就在他们准备下一轮攻城的时候,北晋都城被破的消息也传了过来,还有落后一步谢宁传来的密信。
谢宁建议他们尽量劝降,萧褚是一个极具威胁力的人没错,但北晋已灭,他如今就是一个亡国之人。
如果能将其收入麾下,那就可以更快的速度北伐夺城,不然萧褚身后的地盘就全然归到乌蒙手下了。
毕竟在开战前便有盟约,除了一些商议好的城池分属,更多的城池都是谁打下就是谁的,因为萧褚等人的拦截,大周北伐的进程被一拖再拖。
即使大周多有官员瞧不起乌蒙国的落后,可乌蒙依旧是一个强势的对手,如果让他们占了北部大半地盘发展,那在资源的堆砌下,乌蒙国的发展一定会超出预期,不利于大周。
须红英当下立断,决定派使者入城劝降。
刘元畅收起书信,迟疑的道,“我觉得还是让传令兵去上报一下主将的好。”
毕竟谢宁只是有督察之责,重心还是在转运物资上面,她并不能干预战场上的战略决断,因此传信所写的也只是建议,而非命令。
“传令兵一来一回需两日一夜,而如今事态紧急,早一步劝降便能早一步夺更多的城池,不过却可派令兵去通知。”
今时不同往日,战场上瞬息万变,本就靠的是将领的应变能力,若是将领每走一步还要去请示指挥作战的主将,那才是大忌。
毕竟因为传讯手段的不发达,消息是具有滞后性的。
刘元畅本就倾向于劝降,见须红英坚持,也不再反对。
“将本将的弯刀拿来,一并送过去。”
闻言刘元畅目露羡慕,须红英的弯刀是谢宁亲自领工匠打制的,听说是用了最新的钢材进行包钢所制,说是神器也不为过。
他的一个枪头就是用这样的钢材做的,十分坚硬锋利,堪称破甲利器。
去劝降的人之中除了大周的使臣,还有一些北晋的俘虏,由他们来说大周这边的好政策,就是萧褚不愿降,其军心也会动摇。
因为大周医药的进步,军队士兵的存活率大大提升,特别是须红英亲领的军队,军纪严明,待遇更是好。
毕竟须红英自己并不揽大部分的战利品,而是只拿一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