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平洼、忠史他们会去的,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时间紧迫,我要把精力放在创作上。”
陆遥摇了摇头。
“可是……”
王天乐心急如焚,趁着这个机会,既可以把大哥劝回西影厂,跟嫂子一家团聚,又可以凭着这层关系,有机会接触到传说中的方小将,以《延安报》记者的身份,做个“寻根文学”的专题采访。
“岩子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陆遥呢喃着:“我可不能再原地踏步了。”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寻根文学”犹如滚滚的洪水,从陕北满溢而去,向着全国各地蔓延。
毕竟,与会的编辑和记者不只是陕北的,也有来自《文艺报》、《文学报》等报纸期刊。
前脚座谈会刚结束,后脚便第一时间用电报或者电话,把消息传达到远在千里之外的编辑部。
一篇篇关于方言以及“寻根文学”的新闻,火速出炉,霸占着报纸的重要版面。
《文学应深深扎根在故土上、人民间》、《寻找文化之根》、《方言与“寻根文学”》……
而在湘南,一篇名为《文学的“根”——漫评方言的“寻根文学”》赫然登在《湘南日报》上。
古桦和韩少恭等湘军坐在一起,围读着这篇文章。“少恭这篇评论,可以说尽得岩子的真意。”
“我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韩少恭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在这里发扬湘楚文学的时候,岩子已经提出了一个更加宏大的目标,把文坛这些年冒出的‘湘楚文学’、‘岭南文学’统统纳入‘寻根文学’的版图里。”
古桦说:“是啊,也亏岩子想得出来,‘寻根文学’,文学的根,这个名取得好。”
在场的所有人不无交口称赞,都能敏锐地感觉到寻根文学有着一片前所未有的蓝海。
“本来打算把《爸爸爸》作为‘湘楚文化’的作品发表,现在看来要改一改了。”
韩少恭道:“我准备拿来支持‘寻根文学思潮’。”
古桦说:“不如这样,干脆就寄去《人民文学》发表,岩子现在就是《人民文学》的编辑。”
“就这么办!”
韩少恭满口答应下来,“不管是谁在弘扬华夏民族地域文化,我都要来帮帮场子。”
“不只是你,我们也一样!”
古桦作为文学湘军的领军人,代表湘军,第一时间地响应了方小将“寻根文学”的号召。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不单单是湘军和陕军,粤军、晋军、川军、奉系等各地新军,纷纷打出“寻根文学”的旗号。
倒是在华东地区,不像其他地方一样,一呼百应。
相比于沪市,“寻根文学”在江浙和江南的吸引力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