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燕京火车站,照样人流密集。
方言护着行李,走在月台上,就见乌泱泱的人群中,突然举起了一只手,左右晃动。
“小方同志,这里!”
“咦。”
方言透过人群的缝隙,看到伸手的是陆遥,在他的周围,是来时同行的陕北代表团。
“可不能再喊‘小方同志’了。”
贾平洼提醒了一句。
虽然彼此的年龄相差很大,但要按出道的时间来算,大家在文坛算是一个辈分。
“我当然知道,我就是怕喊了‘方言’,到时候整个火车站要暴动,把方言给围起来。”
陆遥半开玩笑道。
“夸张了。”
方言扬了扬手。
“也许火车站会有一瞬间的暴动,但看到方言这么年轻,很难相信《牧马人》出自他的手笔,只会以为碰巧是同名同姓。”
贾平洼不丁来了一句。
“是啊,谁又能想到,恰恰就是这个年轻人写出了《牧马人》。”胡采投去欣赏的目光,“小说我在文代会看了,写得很好。”
方言道:“也不完全是我一个人的功劳,《燕京文艺》的老师们给了很多建议。”
“但‘反思文学’,总归是你想出来了吧。”
“是啊,这个‘反思文学’,伱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是写《牧马人》的时候就想好了?”
“跟我们说说吧。”
“………”
陕北代表团里的一个个,围着方言,你一言,我一语,和他讨论反思文学这股新浪潮。
陆遥眼神炙热地看着这个在文代会横空出世、名动燕京的作家,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
文代会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才是高潮。
全国的报刊很快就会不遗余力地宣传他和《牧马人》,包括自己担任编辑的《延河》,包括整个陕北文学界,都会配合《燕京文艺》,掀起他提出的“反思文学”的思潮。
到时候,天下无人不识方言!
这才是真正的“一文天下知”!
“嘟!”
“嘟嘟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