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暗中使绊子。
把这事儿给搞坏搞臭。
这是一些人惯用的伎俩。
既然反对不了,那就加入进去,并使劲儿的往里面添加私货。
借助着官府名义,把这事儿越搞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如此想着,赵匡胤忍不住狠狠的在自己年前的桌案上,使劲的擂了一拳。
太可恨了!
不弄出一个很可靠的,进行变法的队伍。
也不对地方上的官吏,进行严格的约束。
就算是再好的事,他们也能将其弄得乌烟瘴气,一塌糊涂!
“至于募役法,又称为免役法。
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
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
称为免役钱。
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百姓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
增加了官府的财政收入。
不过这也同样有着弊端,那就是令的本就穷困的地方百姓们。
日子变得更加穷苦……”
“方田均税法,则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
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
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方田均税法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官府收入。
部份百姓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至于农田水利法,则是鼓励垦荒,兴修水利。
费用由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高下出资兴修水利,也可向州县官府贷款
随着这个农田水利法推行,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
耕地面积随之增加,农业生产发展,官府税收增加。
不过这事儿同样有着一些弊端,那就是兴修水利数量,逐渐成为官员政绩考核标准。
一些地方官府强制百姓修建水利,加重百姓负担。
至于市易法,主要是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
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也增加了官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的主要内容,是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官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
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降低国家支出,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
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
听着韩成的诉说,赵匡胤又一次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经过了一番的思索之后,觉得有几条是可以借鉴的。
比如农田水利法,还有方田均税法。
今后都可以在自己大宋初年进行推行。
水利,确实需要好好的休整了。
必将自从李隆基的时,安史之乱发生。
这片大地上就一直是乱糟糟的,各种的兵荒马乱,各种的厮杀。
各种的藩镇林立。
后面又是五代十国,皇帝换的如同走马灯一样。
这么多人都是各种权夺利,根本就没有怎么顾得上这农田水利等事情。
自己回去以后,若是注重水利,以及农田的建开垦建,那必然能够令的自己大宋,多出诸多的产出。
而这件事儿,只要操作的好,改变一些弊端。
便能够真正的让自己大宋,民殷国富!
这样的话,自己就有更多的钱财,去打北汉,打契丹。
方田均税法也挺不错,能够清理出诸多隐户。
“强军之法,一为保甲法。
其主要内容,则是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
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通过保甲法的实施,加强对乡村的统治,维护乡村社会治安。
建立全国性的军事储备
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
一个则是裁兵法。
主要内容是整顿厢军及禁军。
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
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
通过这个事情,能够提高军队的战斗水平以及相应的素质。
同时也能够减轻冗兵的情况。
第三,则是将兵法。
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的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
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
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以提高军队素质。
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赵匡胤听到将兵法时,眉头微微一皱。
不过,旋即就又舒展开了。
一时有一时的政策。
如今,自己所在的时候,不过是刚刚经历了乱世。
那些武将等众多的人,还没有从之前的那些事情里走出来。
而且,将领之间的权力很大。
需要用兵将分离等相应的手段来限制一下。
免得他们会造反。
如今韩成说的是神宗时期。
这时候自己大宋的将领们,都变得这般窝囊了,确实需要稍微的松松绑……
“第四则是保马法。
战马是战争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
而大宋该有的养马地,地都给丢了个差不多。
为了养马,所以就弄出了这个保马法。
将原来由官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由保甲民户养马。
保甲户自愿养马,可由官府给以监马或者给钱自行购买。
并可以免除部分赋税。
不过,不久就废止,改行民牧制度。
这自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也同样有坏作用。
一是增加百姓负担,二来则是有不少百姓,将战马当成驽马来用。
直接就给养废了。
最后一个则是军器监法。
具体的内容,主要是设立军器监,对武器的建造等诸多的事进行监管,提高武器的质量。
王安石在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改革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主要是为变法造舆论。
主要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这三个具体措施。
主要内容为,颁布贡举法,废除明经科。
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并增加法科。
把科举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天平上,扩大考选名额。
整顿太学,行三舍法,实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进行教学的太学三舍法制度。
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
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