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双瑶第一反应是杠,第二反应则有点好笑,看来癌是根植传统的执着了,她说,“那毕竟是另一碗水的事了,当然还不够好,但不论如何,也绝对不差。反正咱们是绝对的主权国家,没西洋人什么事儿。”
虽然主权国家四个字他还不很理解,但谢双瑶肯定的态度这勉强告慰了徐子先的情怀,他满意了一些,旋又追问,“但彼时已非国朝天下了吧?改朝换代之时——”
问到这里,思维转动,或许是太过震惊,徐子先语速极快,将自己的思维全说了出来。“建贼——协运辽饷——如此提防,难道是建贼取了天下?!”
这绝对是此时的士大夫完全无法接受的答案,异族入主中原,这和中原人改朝换代是完全两样的概念——但却也是数千年来反复的主旋律,五胡乱华、宋金之争,元灭金宋……直到明教北伐,收复燕云,汉族方才迎来了又一个全盛时代,但不过数百年而再度被北方夷族入侵,徐子先目光空洞,刹那间似乎苍老了好几岁,他依旧极轻而跳跃地自语,“儒道告终……果然儒道已绝,以儒治国,便是如此!但建贼无道,他们只能取用儒教道统——其治也必不长久!”
“六姐!”他一下又激动了起来,甚至越过桌面,僭越地握住了谢双瑶的手,“四百年后,我朝——我——中华——可还是儒教道统?!可还是建贼当政?!”
“当然不是建贼当政!”谢双瑶大致能理解徐子先的矛盾与坚持——在这个时代,徐子先是真的做了个违背祖宗的决定,要承担的压力不是后人能想象得到的。她明确回答,“也不是你接触那些西洋人的道统,我们有自己的一套。”
“果然……果然另有完整道统!”徐子先的呼吸显然地粗重了起来,他的眼眶中充盈了热泪,他要说话,却又忽然闭上眼缓了缓,似乎是强行要让自己平静了下来——这是多年来儒教士大夫教育在他身上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
谢双瑶也受到了异样的震撼,她时常能见到人间的疾苦,但这是一种较少见的痛苦——徐子先让她想到了许多别的人,她保持着充满尊敬的沉默。只是轻声说,“这毕竟是个好消息。”
是呀,这毕竟还是个好消息,四百年后的华夏,总比此时的暗弱胶着要来得好——要好得多!
徐子先的呼吸逐渐平静下来,他似乎也泛起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为着四百年后他看不见的,异世的后人,但很快,嘴角的线条又因此世此时的衰弱而抿紧了。
谢双瑶能感觉得到,徐先生正在心底整顿着思绪,他要放弃得实在太多了——尽管他很早就对买活军表示过了好感,并派了自己的儿子向买活军写信,婉转地暗示了自己的兴趣,但直到此刻,徐子先那颗犹豫不定的忠心才完全落定在了买活军这里,因为他终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对未来那明确的希望,而为了这么几句话中透露的希望,透露的将来,即便要放弃原有所学的一切,放弃他第二次选择的道路,几乎是放弃五十年来所有的认知,尽弃所学,重修新道,徐先生也在所不惜。
尽管她还有无数的会要开,但这一刻,谢双瑶耐心地沉默着。
过了许久,徐先生方才慢慢睁开眼,他轻轻吐出一口气,似乎轻松了一点儿,甚至还微微一笑,“能于残生一睹异世将来道统,此生已是无憾……如今六姐的来龙去脉,老朽已全然知晓,便还有一问——”
“请问六姐,这样展露神通,是欲将此世雕塑成何等模样呢?”
“六姐,您既然摒弃儒学,不再讲求天人一体,又大兴理科,重修文科,用全新的手段来选拔吏目,那么便需求一个新的道统,作为治世的根本,供诸多吏目参详修筑——”
“此或为我这老朽一家之见,但治国之道,犹如立国柱石,六姐既然对天人感应不以为然,那便应该要鼓吹自家的道统,犹如百年前心学大兴,各弟子天下讲学,便是想要争取这科举的道统,从而在朝政上做出改变。若不如此,则私心各生,头脑空虚,此害不亚于信仰旧道统,阳奉阴违之过!”
“难道以六姐之明,对此竟没有预见么?若有,六姐为这新治世,所择选的是什么道统,为何时至今日,依旧琵琶遮面,不肯鼓吹?”
“臣无能无知,虽已尽弃从前所学,但仍觉前路未明,犹如黑夜寻灯,若能蒙六姐赏识——便请六姐,赐道统一观!”
说到此处,徐子先已是满面肃然,起身提衣,在谢双瑶的阻止下毅然下拜,于表达自己的臣服之余,亦是敲响警钟,以极其慎重的姿态告诫谢双瑶:思想阵地,你不占领,老思想就永远不会褪去——
已到了亮明新道统的时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