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哥儿启蒙的事情,赵卫平准备找韩重山问问看,韩家的孩子是在哪里启蒙的,到时候看能不能把远哥儿也送过去,最好韵姐儿也一起。
这件事不是什么大事,韩重山一听就说要帮忙。
他们没有时间给孩子启蒙,只能找学识不错的举人私塾送孩子进去,韩家也是一样的,他们家的孩子也是送到私塾里启蒙,韩家的本家不在京城,要不然倒是可以送到族学里。
很多像韩重山这样的官员都是如此做的,京中最不缺的就是才学不错的举人,有些人家乡距离京城遥远,家境不好的话,来回的盘缠就要花去很多,所以有的会试没中的就会考虑留在京中。
举人在地方上可能是香饽饽,不愁找不到事情做,但是在大庆最繁华的政治中心,却是不显眼的,所以有不少人去做夫子,有的是上门直接住在主家帮着教导孩子,有些则是自己开个私塾收学生,
韩重山找的这个私塾是以前一起考过会试的同乡,当年韩重山考中后,对方落榜了,考虑种种情况最后就留在京城做夫子,一边教学一边继续科举,但是每次就是差那么一点点,这么多年,杨举人一直就没有考中进士。
所以后来就自己开了私塾,韩重山知道对方的学问和品行,给自己家的孩子启蒙绰绰有余,其实学识好的人不少,但是夫子的品行同样重要,杨举人和韩重山是好友,自然知道对方的底,把自己家孩子送过去十分放心。
现在赵卫平家的小子也需要启蒙,到时候直接一起送去就是了,另外韵姐儿也有去处,到时候再大一点跟着自己家姑娘一起进女学就是,女孩子入学的时间会晚一两年,毕竟不像男孩子一样有科举的压力,小姑娘家现在三四岁的年纪,正是玩闹的时候,再大一些学着正好,还能坐得住。
事情办的很顺利,杨举人知道是韩重山后辈家的孩子,直接同意让人把孩子送过来,有韩重山做背书,杨举人觉得赵家的孩子应该也不是什么不好带的学生,到时候真的教不好再说就是,他和韩重山的交情没有必要有什么托词。
“杨兄,你放心吧,赵家这个孩子我见过,跟他爹一样是个稳重的性子,话不多但是脑子还是机灵的,你只管教就是,到时候弄不好能给你个惊喜,我们韩家这个女婿的本事我是见过的,他的孩子也不差。”
韩重山见过远哥儿和韵姐儿几次,毕竟是龙凤胎,大家的目光会更多的关注过去,韩重山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动一静,但是又不觉得割裂,都说三岁看老,韩重山对远哥儿的印象很好。
也许是做官做的久了,韩重山下意识就觉得性格稳的人是个走科举这条路,不过也确实有道理,性格的稳重的人做事更能沉得住气,在科举这条路上,做事急切,得失心太重都不是什么好事。
韩重山自己也有孙子辈,几个孙子都是调皮捣蛋的性子,念书也是坐不住,没少让韩重山操心,就从远哥儿能自己抱着机关玩具坐那里钻研的劲头,韩重山就觉得难得,周围的环境再嘈杂,人家就能稳稳坐着,没人过去找他,他就能自己一直沉浸其中,这种专注力也是很难得的,特别是对一个不到四岁的孩子。
所以韩重山就觉得这是个好苗子,尽管现在八字还没一撇,等到时候自己的好友开始教导远哥儿的时候就知道,到时候弄不好还要感谢自己给他送了这么个可心的学生。
这边赵卫平接到消息,就跟韩悠然说了,给夫子的束修礼物什么的还要韩悠然安排,事情既然已经办好了,也就不拖着了,远哥儿送去念书宜早不宜迟。
“好,明天我就去伯母问一问杨举人家的情况,还有他们往日都是送的什么,咱们也跟着走。”韩悠然没有想到事情进行的这么快,刚说要给远哥儿启蒙,这才不到十天事情就定下来了。
“对了,不需要先带着远哥儿去给杨举人看看吗?”
“韩伯父说不用。”杨举人在京城里的教书的名气不错,也教出来不少后辈,所以杨举人的私塾也不是人人都能进的,这次能这么顺利也是对方看在韩重山的面子上,所以他们在礼节上就能不能缺了。
“那好,不过我们还没有跟远哥儿说要送他去私塾的事情,不知道小家伙乐不乐意。”韩悠然想到自己儿子那副什么都淡淡的模样就好奇对方的反应。
“一会儿吃饭的时候就跟他说,不过以我对咱们儿子的了解,你是别想看他有什么激烈的反应。”都说赵卫平小时候听话稳重 ,赵卫平觉得自己儿子才是稳,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不是吃喝拉撒这种需求,远哥儿就一直就是一副随遇而安的性子。
小时候韵姐儿抢他的东西,他也没反应,你抢我这个,我就玩那个,反而把韵姐儿弄得没脾气,现在更甚,有时候赵卫平都觉得远哥对什么都没兴趣,除了家里人可以分他的心神,其他事其他人他根本不在意。
这种性子赵卫平也不知道是好是坏,也可能是还没有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