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娘娘。”绘春忙应声而去。
皇后面色阴沉,一旁的江福海只得敛气屏声,刻意削弱着自己的存在感。
时光如水般流逝。
安陵容闭门谢客,每日除了绣几针皇帝万寿节指名要的寝衣贺礼,剩余时间,则开始精研琴谱起来。会如此,也是那日夜晚,宫墙内的红梅在宫灯的映照下绽放的属实热烈,叫她无法自拔的生出了几分月下弹琴赏花的雅兴,这才起了费心钻研的心思。
这日她命人去内务府领了张七弦琴,按照古人雅士的规矩,焚了香,沐了浴,又更了衣。然后才翻开手边的那本古琴谱《碣石调·幽兰》。
相传此琴曲是南朝梁会稽人丘明临终前传给王叔明的曲谱,乃六朝旧曲。丘明是梁末隐士,隐于九嶷山,极精于琴,且于《幽兰》一曲尤为精绝,时人曾以“以其声微而志远,而不堪授人”来称誉。《幽兰》最早是“楚调”中的着名歌曲,南朝诗人谢惠连《雪赋》中有“楚谣以《幽兰》俪曲”的记载,后被改编成瑟曲、笳曲、琴曲,许多文人雅士也都爱写诗来描述它。
如晋代陆机《日出东南隅行》云:“悲歌吐清音,雅韵播《幽兰》。”
北魏鹿悉《讽真定公二首》中曰:“援琴起何调,《幽兰》与《白雪》。”
梁代柳恽《捣衣诗》曰:“清夜促柱奏《幽兰》。”
汉代司马相如《美人赋》也提到:“抚弦为《幽兰》《白雪》之曲。”
可见,此琴曲于汉魏六朝时的盛行。
《幽兰》又名《猗兰》,据杨守敬观《琴操》断,乃春秋时期,先哲孔子在周游列国之时,因得不到各国诸侯的赏识和重用,从卫国回晋国途中,见到隐谷中茂盛的芗兰与杂草为伍,触动内心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自伤感情,从而创作出的此琴曲。
永和宫众人见自家娘娘摆好架势,不由驻足,内心深处已经开始期待幻想着耳边能流淌出何等悠扬、虚无、缥缈、晶莹以及剔透的琴音了。只见她们主子垂眸轻扫了一眼曲谱,然后雪白的指尖压在琴弦上,然后……
“耶卧中指卞半寸许案商食指中指双牵宫商中指急下与拘俱下十三……”这写的都是些什么啊?安陵容微微睁大双目,瞧了又瞧,半晌,只觉每个字好似都认识,可合在一起……如何就像本天书般,一句都瞧不出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