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赈灾

长安多丽人 废柴煮酒 2572 字 1个月前

其他灾民也纷纷附和,"是啊,是啊,你们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刘娘子,真是菩萨心肠!"

刘绰和李二赶忙上前,将老者们一一扶起。

"诸位都是长辈,快起来,不必行此大礼。" 刘绰温柔地说,"我也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实在是愧不敢当。"

“刘娘子,听闻你明日还会来施粥?”关夫子流着泪问。

刘绰郑重点头。“我会尽己所能,给大家提供食物。能撑多久,是多久。”

“如今城中一斗米就要五千钱,灾民人数众多,光是今日这些,就是笔不小的数目。赈济灾民,本该是官府的责任。要刘娘子自掏腰包,我们实在是受之有愧。不知府上可有用得到我们的地方?我们怎好白吃白拿啊。”关夫子道。

灾民们纷纷附和。“是啊,刘娘子,若有用得到我们的地方,尽管开口。”

看到大家并不把他人的帮助当作理所应当,刘绰心中十分欣慰,高声说道:"诸位乡亲,只要你们好好活下去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了。不过,既然大家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帮助自己,帮助他人。刘某的田庄,今年收成还不错。仓中尚有不少棉花未被织成棉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绰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穿透了人群的喧嚣。饥民们安静下来,用期待的眼神注视着她。

"我的纺织作坊里有织布机,有裁缝。诸位中,若有懂纺织的,懂绣花的,懂缝衣的,都可以到我家田庄上去,帮忙一起织布、绣花、做衣裳。"

灾民们虽然并不知道棉花为何物,但对织布、绣花、做衣裳却并不陌生。

“我家娘子绣花手艺好!”

“我家娘子会纺布!”

“刘娘子,我可以帮着缝衣服。”

“我可以帮着做饭!”

饥民中,有不少曾经以纺织为生。面对此等自食其力、有尊严地生活下去的机会,他们纷纷举起手,抢着表示要加入。

刘绰示意后,绿柳搬出一张案几,摆好笔墨,菡萏招呼大家道:“诸位娘子,想去庄子上帮忙的,请到这边来,将你们会的手艺报给我即可。

男人们看着排着队报名的女人们,有些惭愧道:“还有用得到我们男人的活计么?刘娘子给了我们吃的,我们别的没有,还有把子力气,可以干活的。”

“如今人命低贱,只要给口吃的,就有人愿意卖身为奴。我们知道娘子府中定然不缺干活的。可哪怕是能帮着搬抬桌椅,我们也觉得心里好受些。”

这下刘绰倒有些为难了。冬日里是农闲时节,实在没什么用得到壮劳力的地方。

“呃,其实,刘某能给大家提供的食物不多,干了太耗体力的活,人更容易饿。不如这样,诸位若觉得力气恢复的差不多,明天开始可以跟着我庄子上的护卫们进山狩猎砍柴。这样一来,咱们熬粥取暖的肉和柴火不就都有了?若不想进山,也可以帮着搬抬物资,保护此地老弱的安全。”

严冬时节,山中猛兽也饿,进山狩猎得有武器和专业人士带着才行。否则,这些庄稼汉进了山很可能无法活着回来。

随后,刘绰又向灾民们介绍了昆仑奴和伤残军人,告诉他们这些人会留下来帮忙搭建棚屋,分发热粥和药物。

灾民们听后,更是感动不已,纷纷表示愿意帮忙,一起努力,共渡难关。

眼看就要关城门宵禁,刘绰和李二也上车回城。

坐进马车后,李二将暖手的锡器塞给刘绰后才道:“这么多饥民,不是一家两家能办到的事。绰绰,如今物价飞涨,咱们又能支撑多久。还是要想办法,让官府把各地运来的粮食拿出来才行。”

刘绰胸有成竹道:“今年我丰收了七百亩地的棉花,按每亩地收三百公斤算,就是公斤。一半拿出来织布,另一半拿来做被子和衣服。物以稀为贵,它们在城中卖的价高又供不应求。我可以用赚来的钱,再去采买饥民们需要的东西。另外,我还可以做些丸药售卖。这样就能撑的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