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先生家中。
夜,书房。
“爸,又在写观后感啊。”
余老先生转头看到自己的儿子,点了点头,思索道,“嗯。”
“有些话语不吐不快。”
“爸,你是怎么看‘小龙女失身’以及黄蓉人设崩塌这两大争议情节的,我看网上都吵疯了,我白天在读到的时候也傻了,没想到老贼胆子会这么大,竟然这么写。”
余老先生的儿子坐下,询问道。
“关于‘小龙女失身’的这段情节,我不知道。”
余老先生摇了摇头,“正如离经叛道的杨过,小龙女之间的爱情一样,这样的剧情,同样是离经叛道,单从剧情的角度而言,带给了很多未知的未来。”
“之中,你可知什么剧情最令人意外?”
面对余老先生的问话,余老先生个的儿子余侠猜测道,“打破常规?”
从小就接触武侠的余侠虽不是作者,可同样懂之道。
“没错。”
“就和武侠的招式一样,譬如降龙十八掌,说了只有十八式,可你炼出第十九掌,自然就会令读者急切的想要一窥真貌,其实在欧阳锋的身上,就已经出现过这样的写作方式。”
“爸,你的意思是,老贼写这段情节就是故意……”
余老先生连忙摇头道,“不不不,小龙女失身的这段情节,定然还有其含义,没读完整本,不可妄断,不过这黄蓉,写的是真好!”
听到自己的亲爹都这么说,余侠顿时眼睛一亮,“爸,你也觉得写的好?”
“嗯。”
“我今日所写,就是关于黄蓉之故事。”
“黄蓉的性格,自始至终就没有大变过,只不过年少之时的黄蓉还是一个妙龄少女,可以随心所欲,快意江湖,可到《神雕侠侣》之中,就大为不同了。”
余侠微微点头,很同意父亲的看法。
余老先生接着道,“先不说女人到中年,性情会有很大的变化,就说《神雕侠侣》中的黄蓉,不仅仅是黄药师的女儿,更是郭靖的妻子,郭芙的母亲,丐帮的帮主。”
“这其中最最关键的,就是这母亲的身份。
“母亲这个身份比起她当郭靖的老婆,比起她当丐帮帮主更来得意义重大,并且杨康因黄蓉而死,在黄蓉的眼中,怎么可能在对杨过没有丝毫顾虑。”
“而杨过和小龙女之间的情感,站在读者的视角而言,定然会觉得黄蓉很讨厌,一直阻拦,可在那个时代,杨过小龙女之间的师徒情感本就是有违伦理的,不能说这种阻拦是错。”
“少时的黄蓉的确聪颖可爱,可千万不要认为黄蓉是一个很懂事的女子,他的江湖阅历,并不是很足,你想一想,黄蓉不理解父母遗命,面对托付给郭靖的穆念慈,让黄蓉大吃其醋的剧情,还有黄蓉不懂郭靖,为了信守约定,意娶华筝而悲伤。”
“以及黄蓉不懂家国大义,对郭靖为了无辜百姓,放弃生命而发怒,只是在与郭靖共同前进的道路上,逐渐领悟了这些家国大义。”
“所以说黄蓉人设崩塌,不……或者说《神雕》里的黄蓉没有了风采,我是决计不认同的,我认为《神雕》里的黄蓉,有着其风采,只不过很多年轻读者,领会不到罢了。”
余老先生丝毫没有看不起,或者鄙夷这些年轻读者阅历的意思。
毕竟人的阅历,都是随着年纪,随着经历不断增加的。
20岁的人,难以理解自己15岁的举动。
30岁的人,也觉得20岁的自己幼稚。
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够知道成长,这些年轻读者没有经历过中年,自然不知道中年人,会因为身份的转变,心态会出现怎样的转变。
……
《神雕》发售的第一日,依旧没有人读完整本书,看书快的人看了二十多回,看的慢的只有十几回,不过网络之上的混乱,前所未见。
直到余老先生发布了这篇关于“黄蓉”的文章,才渐渐将忿怒的读者们吸引了过去!
老贼的确在摧毁读者们心目中的白月光,可余老先生的这篇文章,却让不少读者都愕然了。
“余老先生收钱了?帮《神雕》和黄蓉洗白?”
“收nm啊,天天就知道收钱收钱,余老先生什么性子你们不知道?”
“余老师说的有道理,也是我想说的,我看到很多书迷说黄蓉在第二部变得不那么可爱,细究起来,都是说黄蓉对杨过不好,你们自己想想,杨康之死和黄蓉有着莫大的关系吧,站在黄蓉的角度,怎么可能对杨过如同自家孩子一样?!”
“江南七怪口中的小妖女,变成了现在人前人后的郭夫人,肯定会变啊,不变是人吗?难道你们还指望黄蓉还保持着年少时的天真烂漫吗?以前和现在能一样吗?顾忌的东西变多了,以前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每一个行为都是为了别人而不是自己。”
“是这个道理啊。”
“不是,都疯了吗?这也能洗?老贼的饭圈我可算是见识了,好,好,黄蓉之变能洗,小龙女失身你们告诉我该怎么洗?!老贼写出这种东西不就是故意恶心人的吗?”
……
余老先生的博客之下,瞬间演变成了新一轮的“战场”。
只不过余老先生在武侠圈的影响力还是帮助《神雕》扭转了关于黄蓉之变的舆论,黄蓉的心早已分作了两半,一半给了丈夫,一半给了孩子,唯独没有留给自己。
而且正如余老先生所说,读者们和黄蓉的视角都完全不同。
读者们知道杨过是什么人,是正人君子,可黄蓉不知道啊,黄蓉只知道杨过是杨康的儿子。
在里,如果主角是正面人物,都会有一个主角视角,一个角色不管其品质如何,只要对主角好,就是好人,对主角坏,那就是坏人,这就是读者判断最基础的逻辑。
《射雕》里主角是郭靖,《神雕》里主角是杨过,黄蓉的形象自然天差地别。
其次,“巧者劳而智者忧”,本来聪明人就比平常人顾虑更多,思深虑远,黄蓉是一个何其聪颖之人,她可能会如同一个傻憨憨一样对杨过好,这也不符合常理啊?
【读者在找幻想,而《神雕》的故事却是现实。】
这是余老先生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
哪怕是黄蓉这样的女子,都逃不过岁月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