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报每月刊印两次,早已经成为了长安城里的官员吏员读书人必买的物品,一期都不能落下。
这一次长乐公主生下了儿子,还受到了这么隆重的封赏,朝中的官员们议论纷纷,大多数官员也只是议论几句,只有上书的官员上书劝谏皇帝收回旨意。
当然了,上书劝谏的奏章都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半点消息。
即便是有御史在朝堂上提及,也被皇帝三言两语打发了。
朝臣们也都知道,对于长乐公主儿子的丰厚赏赐早已经板上钉钉,不可能再收回去。
如今他们反倒是期待官报的刊印了。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报纸上会如何刊印呢?
官员们翘首以待,想看看房遗爱到底会在报纸上怎么写。
盼啊盼,官报终于再次刊印了出来。
一如往常,一部分报纸被送到朝廷各衙门,一部分被连同公文一起送到各地官府,剩下的大部分则被送到东西两市售卖。
官报的生意出奇的好,不但没有赔本,反而每次都能小赚一笔钱,至此也再也没有朝臣能够指责官报。
长安的读书人倒还好,未必会关注长乐公主之子受封县公之事,但是朝臣们却都十分关注这次官报的刊印。
所以,官报刚被送进朝廷各官衙,就被官员们争相传看,他们就是想看看房遗爱打算怎么在官报上说这件事。
是在官报上如实写,还是简单写,还是夸大的写?
结果,他们翻遍了官报,来来回回翻了好几遍,也没在官报上找到长乐公主的初生儿子被封为县公的只言片语。
朝臣们都傻了,真就一个字都没写呀?
房遗爱当初在朝堂上不是信誓旦旦的说什么公正、公平、公开吗?
这就是房遗爱说的公平、公正、公开?
这算个屁的公正、公平、公开?
他们也能明白为什么房遗爱不在官报上刊印此事,房玄龄为相二十年素来低调,这也算是一脉相承了。